過去一進獲嘉縣境,就會看見一個又一個的大土冢接連不斷,這就是獲嘉人經(jīng)常說的七十二冢。
據(jù)傳,武王與眾諸侯在同盟山誓師后,牧野一場血戰(zhàn),雙方將士傷亡慘重,盟軍將士的尸首被運回當時戰(zhàn)場后方(現(xiàn)在的獲嘉),暫時散落地淺埋在各處。伐紂勝利后,武王在同盟山用紂王和妲己的頭祭奠了亡靈,將文王木主葬于大張樸村,而后準備凱旋回師。武王看著淺埋在各處陣亡將士的墳地,再看看空蕩蕩的隨從隊伍,百感交集,傷心不已,駐足徘徊,不忍離去。姜太公見狀,靈機一動首先抓了三把土撒在各個墳頭上,禱告說:“將士們請在這里永遠安息吧。我們活著的人,將永遠懷念你們。今后不能常來你們墳前悼念,今擻上一把土,讓風雨不要把你們的忠骨暴露出來吧!”各將領(lǐng)和士兵們都仿效著姜太公,排著隊挨著個兒抓三把土撒在墳上,表示哀悼。武王這才止住悲傷,又親自為眾位將士的墳地上撒了三把土后才轉(zhuǎn)身離去。由于兵多,蒙在墳上的土也多,就成了墳冢。因為這樣的墳冢不是用鍬來特意添墳加高的,而是隨意扔的,所以墳頭的大小形狀不一。這就是獲嘉墳冢最初的由來。后來,為陪伴文王的木主冢,周朝的許多大臣死后也以衣冠冢、木主冢等形式安葬于獲嘉。這就形成了獲嘉縣境內(nèi)眾多的墳?!,F(xiàn)在,有的地方死人埋葬后,親屬也抓土三把撒向墳頭,就是那時兵丁遣散回鄉(xiāng)后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。
一開始人們還能一一指出冢里埋的是誰,由于時間的流逝,知道的人越來越少了,最后以致無人知曉?,F(xiàn)在的冢名,好多都是依據(jù)冢的形狀、大小、距縣城遠近等特點命名的。如:按形狀起名的有亞亞葫蘆冢、尖冢、馬鞍冢、大磨盤冢、小磨盤冢、牛蛋冢、雞蛋冢、彈花錘冢、風箱冢、平冢、破冢、搭連?!?;按縣城方向起名的有東冢、南冢、西冢、北冢、東南冢、東大冢、北小冢、西小冢、南大冢……;按距縣城遠近起名的有一里冢、二里冢、三里冢、四里冢、五里冢……;按冢的數(shù)目起名的有雙冢、大雙冢、小雙?!话吹匦挝恢闷鹈挠写舐窎|冢,沙谷堆?!.斎?,也有傳下人名的,比如文王冢,黃飛虎冢,妲己冢,紂王嬖妾冢等。
數(shù)千年來,民眾對這些墳冢敬重有加,誰也舍不得動它一星點土,雖有風雨之損、盜墓之害,但至今仍存有不少。